1)第143节得陇望蜀(2)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省的盐官都称‘盐法道’,唯有四川独一无二地称为‘盐茶道’。盐之成为大利所在,不在产量多,而在销得掉。销盐各有地盘,称为‘引地’,川盐的引地除本省以外,还有五处:西藏、湖南、湖北、贵州、云南。

  两湖不出盐,食用两淮、广东、四川的盐,其中以两湖和四川之盐食用最多。自然而然的,四川盐业,大发利市,但盐税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这自然是盐商勾结盐官偷漏舞弊的缘故。

  道光中叶,四川总督戴三锡在任上重用陶澍为盐茶道,定下‘官运商销’的章程十五条,在泸州设立盐运总局,彻底整顿,遏制偷漏,剔除中饱,盐价降低,而官课反而激增。‘公费’亦就水涨船高,滚滚而来,成为合法的肥缺。

  而茶的运销,亦跟盐一样有引地,而且有‘边引’、‘腹引’之分。边是边境,腹是腹地。四川列为‘边引’,川茶专销西藏,西藏高原,不出蔬菜,所以茶是必不可少之物。到了乾嘉年间,西藏生齿日蕃,耗茶更多,因而川茶跟川盐一样,大为繁荣。但‘茶引’向有定额,每引五包,每包二十斤,所以一道引只能运销一百斤茶,而茶引由户部发给,相沿多年的定数,多给一道都不行。于是有人向盐茶道献计,在引茶以外,另行‘票茶’,由四川自发运销的茶票,其实有税无票,只不过销茶入藏,过关抽税而已。

  票茶的税轻,因而成为‘公私两便’,配额既无限制,西藏需茶又多,所以实力不充分的外行,亦大做茶生意。为了争取销路,竞相跌价,而茶的品质日坏,有些从乾隆年间就经营茶业,以货真价实为号召的‘老商’,看看不是回事,多方陈情,嘉庆末年,票茶总算停止了。

  可是到了道光年间,又行票茶,由于本轻利重,改行做茶商的,不知凡几。茶叶不足,搀上树叶,运销既盛,茶税激增,抽成的‘公费’相当可观。四川的‘盐茶道’,成了双料的肥缺。

  文端存了这样的心思,便派儿子回京运动,在他想来,自己以江宁织造正二品大员改任正三品的道台,又有皇帝这样一个天下第一大靠山,定然是予取予求,不在话下。

  现任四川盐茶道名叫兆麟,内务府出身,他本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他的哥哥却是响当当的人物——名叫德穆楚克札布,尚先皇第四女,也就是咸丰皇帝同母妹的寿安固伦公主——从这样的一层关系论起来的话,兆麟和文端一样,也算是当今天子的姻亲之尊。

  这样的姻亲之谊,德穆楚克札布又是御前大臣,自然就不能、不敢要人家恭恭敬敬的脱袍让位。文端想了想,决定派儿子到行在陛见,顺便活动一番,争取能够让皇上看在自己多年辛劳的份上,下旨给自己这样一个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