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节 同文议政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节同文议政

  同文馆在翰林院左近,和东jiāo民巷区所有的各国使领场馆一样,只一墙之隔,这里本来也是理藩院所有的地基,乾隆年间,改建为俄文馆(在乾隆时,中国并无传统意义上的外jiāo,外藩、外邦往来,多由礼部、理藩院承担其事,而与中国多次发生往来的西洋国家,多指俄罗斯,当时叫罗刹),咸丰朝成立总署衙mén,将之改作衙mén分支机构的同文馆。

  这里占地相当大,共计四十七亩左右,正中一路,前后五院,其中有三院内建有楼舍,用作讲堂及教习住房;左右两路,前后各四院,也都建有上下楼舍,作为学生的住房;但到咸丰十年之前,同文馆所招收的生员,大多是京中旗下人家的子弟,府第就在北京,这里的学生住房,也便空置了,一直到咸丰九年之后,同文馆的生员人数骤然增加,很多还是从直隶、山东、河南、两江诸省报名、考试而入的,自然不能走读,才开始陆续入住。[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其余另有后院小房,平列者三院,是厨灶、茶房、浴房暨丁役住房。另外,因为生员日夕增加,新聘请而来的法国人教习叫德?肖的,在同文馆教课的同时,有鉴于清朝政fǔ并未将一些西方科技技能纳入课堂,撰拟了一份公文,请文祥上奏皇帝。

  文祥也很头疼,德?肖在文字中的大意是说,希望大清国皇帝陛下准许,在同文馆中开设技艺课程,将一些西方所有的诸如机器原理、制造技法,尽数传授生员——他虽然奉旨管部,又兼着同文馆总提调的职衔,但本质上来说,还是读书人,如今听德?肖说,要让孩子们学习下等丁役之术,从他而言,分外觉得难以接受。

  但因为有当年的前车之鉴,不敢壅于上闻,将奏折润饰一番,呈递到了御前。皇帝看过之后,点头诏准,并且购进大小旋铁chuáng、组胺铁机、削铁机、剪铁机共十七台,暨手工用器具,铜、铁、钢料不等,由德?肖任专职老师,在每天的下午,加开技艺课程。

  步入同文馆内,周围一片安宁,席草成荫,桃红柳绿,一派怡人之景,惊羽左右看看,小声问道,“皇上,这里怎么这么安静啊?”

  “天气越来越热,自然就都躲在房中不出来了。”皇帝轻笑着说道,“而且,这会儿正是上课的时候……走,我们过去也听听。”

  两个人缓步向前,果然可以听见很清晰的说话声,是一句外语,“…羽听不懂,问他,“皇上,这是在说什么啊?”

  “他是在说,鸦片战争并非是为鸦片而起。”皇帝冷笑着,站在窗下,头也不回的给她翻译着,“实在可笑”

  果然,里面的教习呜哩哇啦的说了一通,中英文hún杂,也不知道孩子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