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1节 京中大审(3)_清山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1节京中大审(3)

  浙江派过来的押解委员是个候补知县,姓谭,人很精明能干,和刑部浙江司的人接上头——来人是翁曾桂——验看过卷宗,照单据逐一清点,随即接收正犯。【精-彩-东-方-文

  接收正犯,照例是要问一遍的,为的是验明正身,提到浙江司的官厅,等她磕过头,翁曾桂问道,“你夫家姓什么?娘家姓什么?”

  白菜一一答了。“葛毕氏,”翁曾桂沉声说道,“你抬起头来。”

  问案官常常有叫犯人抬头的命令,目的是看一看相,古代为官者,多会一些子平之术,是凶恶还是良善,是还是贞节,总能从眉眼中看出几分端倪。

  “是。”

  翁曾桂认真端详着她,白菜既有艳名,自然是美貌妇人,凭此就可以验明正身;而她脸上的神色,不但没有羞涩,反而有一些傲慢和不屑的意味。因为这样的情形她见得多了,几乎每一个问官都要让她抬头,仔细看一看;有时候犹嫌不足,两次;三次,恣意饱览,那双色眼,实在可恨!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的使她的脸上浮起这种表情。

  不过,翁曾桂终究是有家教的世家子弟,看她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饱餐秀色,所以目光平正,一望而知。确实是葛毕氏正身,一双圆大而黑的眼睛,丝毫不见凶光,也不像一个能够下毒杀死丈夫的狠心妇人。

  例行的问了几句,翁曾桂说道,“你是几日从杭州出发的?”

  “九月初一日。”

  “是旱路还是水路?”

  “是水路。到北通州起旱,一点点路就进京城了。”

  翁曾桂很觉得满意,因为葛毕氏语言清晰,不像全无知识的妇人,这个案子的内情十分复杂,如果遇到一个头脑不清的,答非所问,不得要领,问官就会很吃力了。

  当下不再多问,把提牢司主事传来,将葛毕氏收监,他则转头和谭委员说了几句话,二人拱手而别。

  两天之后,翁曾桂、刚毅为主审;甘滢为旁审,把一干人犯提到刑部大堂,开始正式的问案——所有人都以为刑部提审,一定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这起案子问个清晰明白,但事实出乎意料,这件案子太过繁杂,连着问了三天,反而越来越乱了!

  首要搞清楚的一点就是葛品莲到底是怎么死的。但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却也让刚毅和翁曾桂大抬其杠。问过案中人证,也就是余杭县仵作沈祥之后,几个人草草退堂,在白云亭叙话。

  “听沈祥说,似乎是死于烟毒,若是这样的话,则必无杨乃武买砒霜指示葛毕氏下毒一节,则全案也就不辨而自明了。”刚毅这样说道,“如果真是如此的话,则案中有案,怕又要另起波澜了。”

  “果真如此的话,恐怕也很难水落石出,时间过去这么久,从何查起?”翁曾桂搓着手说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