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章 卖粮食_重返1980:暴富从头再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肖队长又翻了翻朱晓华的笔记。封面是白色的纸张,印着红色的卫星、飞机、发射塔、星球,旁边是个正在托腮思考的学生。

  中间是三个粗体红色大字“笔记本”。下方是“校名、年级、姓名、学号”,后面均带着长长的横线,留待填空。

  他越看,越觉得这个笔记本像他儿子的作业本。

  翻开笔记本,里面写着:

  “刘二喜,五亩半田地,交麦子18斤二两。

  刘大成,三亩地,交麦子10斤五两。

  严建设,六亩地,交麦子21斤。

  ……”

  数了数,整整有十七户人家。

  他怎么也想不到,收割机仅用一天,就帮助十七户人家割完了麦子,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看着笔记本上形态各异的字迹,肖队长也生了满满的成就感。

  次日,两人再次开着收割机出门。

  由于割麦子可以不用现金,而且收割效果奇好,原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收完的麦子,短短几十分钟便收完。

  收割机的神奇功能,已经被村民们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今天两人开着收割机刚到麦田,便有人过来询问。

  还有几个隔壁村的人,也想邀请他们去割麦子。

  朱晓华要他们一一登记。

  又是忙碌的一天,朱晓华和肖队长两人轮换着体验机器割麦子的酣畅淋漓。

  等傍晚时,又收到了满满几麻袋的麦子。两人开着收割机回到农场,称了称麦子,足足有四百多斤,比昨天多出许多。

  而收到的现金则不足五元。

  看着院子雨棚下堆积如山的麦子,肖队长不禁发起了愁:“照这个速度,不出三天,雨棚下的麦子就要堆不下了。”

  而且,这些新收的麦子并没有干透,极容易发霉变质,储存成了个大难题。

  其他人也有同感,有人说:“农场里的麦子都没地方放,又新收回来这些麦子,倒成了负担。不如只收钱好了。”

  朱晓华不同意,一来有些农户确实没钱用收割机,如果只收现金的话,他们可能还要回归原始的方式人工割麦子。二来,他已经想好了这些麦子的变现途径。

  朱晓华喊来小丁等人,要他们这几天暂时别去砖窑。

  朱晓华说:“现在给你们一项新的任务,晒麦子。”

  小丁等人答应。

  次日,农场外空旷的麦田里晒满了麦子,一片片金黄的麦粒极其耀眼。

  数日后,近千斤晒干的麦子被堆积在了雨棚下。

  “朱哥,第一批麦子已经晒干了,接下来怎么办?”

  小丁询问。

  接下来的任务,自然是将这些晒干的麦子变现。朱晓华召来几名年轻力壮的犯人,要他们负责挑运这些麦子到附近的粮站。小丁等人负责全程监督。

  粮站在五公里之外,大家肩挑、手扛,或推着手推车,早早地便出发。

  刚出农场来到大路,远远地看见全是拉着骡车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