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7章 陈信生_重生之官路商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会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他们这时候最大的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他们自己。

  张恪谈了很多内容,陈信生能感觉到张恪似乎站在未来的角度来审视今天国内企业的现状,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张恪对企业经营的高瞻远瞩。

  对于陈信生来说,四十岁未到,做到ti中国区总裁的位子,已经有一个相当辉煌的人生,不过才四十岁而已,离退体还早。

  作为华人,在ti公司内部的上升空间很有限了,安吉伯先生希望由他来整合大中华区的业务,不错,大中华区会是今后十年全球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区域,但对于陈信生来说,挑战性与成长性已经不强。

  也有一些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企业发出加盟的邀请,陈信生一直都在犹豫中,但是张恪这非正式的邀请,让他最为心动。

  爱达电子走到这一步,光芒四溢,但是再往下走,要走到与ti、飞利浦、索尼等外海电子巨头并肩的高度,可谓荆棘遍布、极为不易。与ti、飞利浦、索尼等海外电子巨头相比,爱达电子可以说是全方面的都差了很大的一截。

  两年的合作,陈信生对锦湖、爱达电子的认识相当深入、深刻,即使碟机业务打包出售的意图,张恪也没有瞒着陈信生;也没什么好瞒的,爱达电子顺风顺水、却在这时候引入海外投资机构,并且按照海外上市公司的标准整理、调整公司的管理结构,陈信生多少能看出些什么东西。

  张恪激情四溢的叙说道他对锦湖、对爱达电子未来的规划,说道:“我希望锦湖最终能成为完整系统性质的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不仅产品的结构要完整,重直的技术结构也要完善。但是锦湖所面对的现状是什么?产品线很单一,旗下还只是影碟机系列产品,这些产品由于版权与专利技术问题,甚至无法打入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技术结构单薄,比那些组装性质的企业高明不了多少,即使在芯片设计上迈出一小步,但是随时都有可能给其他企业淘汰掉,元器件的生产,还只停留在电路板的生产上……”张恪说到这里,停了停,饮了一口咖啡,眼睛瞥过北京雪天晴朗的天空,这样的天空,对于九十年代中期之后的北京就殊为难得,他放下咖啡杯,回到刚才的话题上,“这是锦湖眼下最大的困境!在消费电子领域,锦湖只是后起者,连后起之秀都算不上。在电子工业领域,想要隐瞒什么技术,是很难的,检索一下专利,就知道跟当前的技术水准差距有多大;产品技术想隐瞒更是不可能,买件产品回来拆开看一看,美国人可能三个小时才能明白其中的工作原理,国内技术人员只要一个小时就够了;当然,想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