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章 辟召国之元宝_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安,字定祖,是当世学者,教育家。曾往洛阳向五经博士学习儒家经典,太学结业后返回绵竹。先后做过蜀郡的功曹、治中等官职。但没做多久就弃官还乡,隐居绵竹教授生徒,被刘焉称为“国之元宝”。

  既然李奇提到要开办学堂,为蜀中培养人才,那么任安的名望和经验都是不可得多的。

  秦宓与任安相识,李奇便在秦宓的引荐下见到了任安。

  只是第一眼,李奇就惊呆了。

  这都年近八旬了还在发挥余热呀!

  说明来意之后,任安却笑道:“我这把老骨头也没多少光景了,还是请阁下另请高明吧。”

  说实在的,李奇在见到任安的时候也打消了请任安去成都的念头。

  毕竟现在交通不便,要是老人家在路上被马车颠出个好歹来,自己岂不成了蜀中的罪人?

  不过既然来了,也不能白来。

  李奇道:“我欲在各郡县设立学堂,开启民智,原也没打算让任老先生四处奔走。只是想借老先生之德望,激励后生们勤奋学习。”

  任安道:“这种事情的确值得提倡,老夫稍后就写一篇文章,由阁下传抄后分发给百姓们便可。不过老夫尚有一事不明。”

  李奇道:“任老先生请讲。”

  任安道:“若是每个郡县都兴建学堂,那必然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了,每年还要支付师者的酬劳。莫非阁下打算全都由益州财政承担吗?”

  李奇道:“这个自然。否则平民百姓怕是不会让自家的孩子出来念书的。”

  别说东汉末年,就是在二十世纪末年,也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家庭不想送孩子念书的。花不花钱暂且不说,主要是浪费家里的劳动力。所以这个问题在当下这个时代更是普遍存在。

  李奇实行免费政策,虽然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前来接受教育,但是至少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教育的机会。

  不过正如任安所提到的问题,这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益州财政未必负担得起。

  任安问:“阁下何以会有这样的想法?”

  李奇道:“窃以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从古至今,人才都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有力支撑。当前察举制也是想要在芸芸众生中选取出最优秀的人才。不过察举制有其弊端,人口不满十万的郡国三年才选一人,不知道有多少珠玉被埋没于沙尘。且察举制度只是为了发现人才,而并非着力于培养人才,乃至人才罕有,国家不得其用。”

  其实李奇都不好意思直说,就察举制那玩意儿,真是在十万人口里面去挑选人才么?

  还不是一个小圈子相互捧臭脚而已。

  秦宓道:“正泓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执行起来阻碍不小。”

  李奇笑道:“所以才有赖于诸公同心协力嘛。”

  任安点头道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