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 民不告,官不究_明末屠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很快,虎头山就停止了招人,因为满了。确切说,杨炯都低估了二两银子的威力。在一个普遍从地里刨食的衡州府,二两银子可能是一家人一年也赚不到的。不仅赚不到,能不饿死,偶尔能吃上几顿饱饭,沾点荤腥,都要天公作美和官府仁德了。能赚上二两银子每个月,当个土匪都给干,反正是贱命一条。这是杨炯找新入伙的兄弟问话时,大伙普遍的心声。/p

  p看到大家的反应,杨炯心里对明末的农民起义又有了直观的感受:太穷了,太苦了,而且是让人绝望的那种穷苦,逼着大家宁可死亡,也不愿再苟且下去了,宁可自我毁灭,也要站出来摧毁这个让人绝望的世道!/p

  p队伍迅速膨胀到了二百五十多人。好多人都是先前那五十多个兄弟们拉来的,都是些表兄弟、堂兄弟、连襟什么的。乡下人,实在厚道,好处优先自家的乡亲。在这些人的苦苦哀求之下,杨炯不得不遵循人心所向,一番精挑细选,招了两百人。新招的,都是些精壮的年轻后生,算是把虎头山里散居的猎户一扫而空,还有少数的山下农户子弟。由于人数有富余,之前预想的长枪队也扩编到两个总旗。/p

  p对照大明朝卫所军的编制,杨炯算是一个超编的百户官,下辖两个长枪总旗、两个刀盾手总旗、一个弓箭手总旗,连带他选的十个亲兵,算是独立的一个小旗。/p

  p这天是人招满后,队伍整编后的第一次集合。两百五十多个人,分列成五个小方队,在几个虎头山老兄弟的吆喝带领下,勉强把队伍排整齐了。张扬、兴奋、甚至有点变调的口令声,不时的喝骂声,几个老兄弟的脸上洋溢着迈上人生巅峰的那种满足感与获得感,这让杨炯心里有点恍惚……某种意义上讲,队伍的扩编,就意味着升官,而且是火箭般的升官速度。/p

  p**,老兄弟里最早向杨炯表忠心的,这次立马就当上了两个长枪兵的其中一个总旗官,还有之前的两个小旗负责人,都是直接当上了总旗官,其他的兄弟,最次基本上都是小旗官。/p

  p等队伍集合好以后,就到杨炯训话了。之前,杨炯也串过他们的宿舍,也在校场上看过他们临时性的训练,有过接触和聊天,甚至不少家伙的名字也是能叫出来的。但是,正式训话,是有政治性的!杨炯觉得,这个话要训好,得抓住大家的爽点!前世,杨炯有次和搭档一次闲聊,也就是教导员,他说,当领导,得“有两手”——讲得一手好故事,装得一手好逼。讲不好故事,人心就容易散,人心散了,单位的建设就容易出问题;装不好逼,领导就会没威信,很多工作就不好开展,潜规则里的利益也得不到,这个领导就当得不滋润。/p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