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4章 江州故事(七)_明末屠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一早,刘子安和秀才便找到了杨炯,递上来一叠文稿。

  刘子安带着兴奋和期待说道,“将军,这是我和柳兄弟,连夜写出来的!”

  杨炯郑重接过,示意两人坐下,便认真看了起来。扫过几行字后,杨炯便耐着性子,装出一副认真阅读的模样,费了约一柱香的功夫,才把两人联袂连夜倒腾的攻城计划给看了一遍。

  把文稿放在案几上,杨炯轻轻吸了一口气,然后看向刘子安,微笑道,“刘兄,你说英德之战,沈犹龙为何落败?”

  见杨炯突然扯到英德之战,刘子安有些不明就里,神情一怔,思索了一会后,这才郑重回道,“姓沈的之所以兵败被俘,理由有三:其一,将士恬嬉,久未习练,武技不及虎山军士卒;其二,临阵用兵,犹豫不决,贻误了战机;其三,排兵布阵不及虎山军快,且阵型生疏,腾挪太过迟缓,中军难以号令。”

  杨炯微微颔首,接着又轻轻摇了摇头。

  刘子安连忙追问道,“将军,你持异议?”

  杨炯径直说道,“刘兄,你我都是武夫,那今日咱们就纸上谈兵一回。我直说,你认真听,回头再辩驳切磋!”

  刘子安点头。

  杨炯轻了轻嗓子,“战争是一门艺术,是实力、谋略的综合运用。同样,战役战斗更是一门艺术,因为其偶然性更大,也就是摆兵布阵、临阵用兵的决策难度更大。我这里说的战争、战役、战斗,区别在于规模与持续的时间,像大明与东虏数十年来的对峙,就是战争。像我入岭南跟沈犹龙交手,便是战役。英德一战,便是战斗。”

  “再往里说,尽量控制战役战斗的偶然性,靠得便是指挥控制,也就是主将能够尽量高明地指挥,同时主将的军令能够得到准确、坚定的执行!麾下的将士越多,兵种越杂,指挥控制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到了一定的阶段,一定需要专门的幕僚人员,参与决策指挥。”

  “……自蒙元时代起,火器大量运用,如今,武将需要指挥的兵种更多。未来,若是国运倾颓,流寇势大,东虏入关,虎山军每一战,搞不好都是几万十几万的规模。到这时,主将最多指挥到千夫长一级,甚至只能到营指挥使这一级。”

  “因此,更加专业,更加注重实务的幕僚集团,一定会兴起。这是必然,也是一种进步!”

  “还有,以后,这些幕僚参赞,不仅要为主将提供决策辅助,还会在平素的练兵治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军事技术的发展进步,必然导致军队建设更加复杂,必然导致战法更加多样,也就是指挥难度更大,单单靠主将一个人,几乎不可能独立完成治军用兵的任务……”

  “未来,虎山军就得往这个方向走!”

  刘子安和秀才听了,一脸懵逼,张大嘴巴傻

  请收藏:https://m.bqgl.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